湖南法治報訊 通訊員 胡語桐 柴泓剛
慈利縣人民法院巖泊渡法庭深植“傳承紅色基因、踐行楓橋經驗”理念,以黨建統(tǒng)領基層司法實踐,構建“黨建引領、法治賦能、多元共治”的基層治理模式,推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在司法領域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,繪就“黨建鑄魂、司法為民、定紛止爭”的基層法治圖景。
用百年黨史厚植司法為民信仰根基
踏入蘇維埃溪口舊址,干警們沿著泛黃照片和珍貴實物,追溯工農運動的星火燎原?!爱斈昙t軍打土豪分田地,就是為了讓群眾過上公平正義的生活。”青年法官蘇芬勇在參觀筆記中寫道,“如今我們辦理的每一起案件,都是對革命精神的延續(xù)?!痹谂f址,院機關紀委書記以“歷史上的紀律建設”為主題,結合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開展廉政教育,讓紀律要求與革命傳統(tǒng)同頻共振,為干警筑牢“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”的思想防線。
借楓橋經驗激活審判質效提升動力
活動中,專題學習《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判執(zhí)行工作中發(fā)現違法犯罪線索移送的實施辦法》,將“楓橋經驗”核心要義與審判實務深度融合。針對轄區(qū)農村土地流轉糾紛多發(fā)問題,明確“調解優(yōu)先、調判結合”原則,將2024年同類案件平均審理周期從56天壓縮至38天。同時,通過創(chuàng)建“黨員先鋒崗”、設立“鄉(xiāng)賢調解室”,整合鄉(xiāng)賢達人、代表委員等基層解紛資源,2024年以來黨員干警主動承辦疑難案件占比達70%,巡回審判足跡遍及田間地頭,累計里程超15000公里。
以黨建聯建織密多元解紛服務網絡
巖泊渡法庭通過集體政治生日、支部談心談話等活動凝聚隊伍合力。2024年以來,干警主動下沉網格排查矛盾210次,聯合村委會化解鄰里糾紛156起,形成“黨員帶頭干、群眾跟著辦”的治理新局面。2024年,法庭案件調撤率達68%,服判息訴率穩(wěn)居全院前列。
創(chuàng)新“黨建+巡回審判”機制,將庭審現場搬到村口曬谷場、田間地頭。在審理某山林承包糾紛案時,法官邀請村民代表旁聽庭審并開展普法宣傳,實現“審理一案、教育一片”。2024年,“巡回法庭”開展庭審活動12次,普法覆蓋群眾超20000人次。建立“法庭—村委會—村民小組”三級聯動機制,制作《普法口袋書》發(fā)放至39個自然村,轄區(qū)內民事糾紛同比下降19%。
憑科技之力構建智慧司法解紛生態(tài)
下一步,巖泊渡法庭將以“數字法庭”建設為契機,打造“紅色云調解”平臺,讓外出務工群眾通過視頻參與調解,進一步提升解紛效率。同時,深化“黨建+N”模式,與鄉(xiāng)鎮(zhèn)聯動建立糾紛預防機制,從源頭減少矛盾增量。2024年該法庭新收案件同比下降8%,萬人成訟率降至3.5‰,兩項指標均為轄區(qū)最低。
從蘇維埃舊址的“初心課堂”到田間地頭的“巡回法庭”,巖泊渡法庭以紅色黨建為支點,將革命先輩的理想信念轉化為司法為民的生動實踐。當“楓橋經驗”的智慧結晶融入基層治理的“毛細血管”,一幅“黨建引領強根基、紅色賦能解民憂”的新時代司法畫卷正徐徐展開。
責編:王輝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